close

  4月12日,“2014新媒體客廳微論壇”在北京3W咖啡館開啟。本次論壇的參與人員來自一個叫做"新媒體客廳"的媒體群,群里的成員來自國內各類網絡媒體、傳統媒體以及新媒體。同時此次互動邀請到了東方早報新媒體中心執行總監王國培、壹讀傳媒CEO馬昌博、博雅天下新媒體主編陳鳴、大象公會創始人黃章晉、財經網CEO程建國,一起探討數字媒體時代他們都在做什麼。
  博雅天下新媒體主編陳鳴表示,現在媒介環境發生了變化,傳統媒體裡面,生產的方式還是老樣子。所以咋整看到了機遇。咋整把99%新聞選題坦蕩的交給機器完成,唯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經驗做小的判斷。熱點、趣味、實用,這三點是咋整所追求的。咋整到今天為止,營業額接近500萬,但是他們仍然有強烈的危機意識。
  陳鳴:做菠蘿啤式的新聞體驗
  我先說一下咋整是怎麼來的。
  現在媒介環境發生了變化,傳統媒體裡面,生產方式還是老樣子,我發現僵化的危險也出現在N個門戶網站,包括他們推出的覺得最重量級的產品。所有的新聞客戶端,我看完會覺得,為什麼做一個新的數字產品,還會有分欄的概念?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話題。
  我想說明的第一點是人,在傳統媒體裡面,新聞追求的是故事,“壞人做好事,好人壞事。”今天看到一篇文章,壞人做了一件什麼好事,好人做了一件什麼壞事。這是所有新聞裡面,追求的一個極端,我們認為這樣出產的新聞產品是最好的。但是當你真的做一件事情的時候,你要尋找對的人做對的事,堅決杜絕錯誤的人去做錯誤的事情。
  這個是我提到的人、產品,這個是我們所看到的媒介的產品形態。包括搬到互聯網上面去,依然是這樣的固定的板式,這是最粗淺的,聽傳統媒體人說話的時候,也是這種板式思維的影射。
  咋整,在博客天下的欄目下麵,也是從國外借鑒下來的。HOWTOO的欄目裡面,講如何開一輛坦克,我們就真的找這方面的專家研究所有的雜誌,研究這個過程,研究工具。當時做這個欄目的時候,本土化,而且做得不錯,這個事情是鐵道部那一堆事情的時候,我們做的一篇。
  我發現很多新聞客戶端依然在吹噓的,我們是新聞超市,但他們首先是一個新聞雜貨鋪,我沒有預期看到什麼,我只是進入到裡面一頭亂撞。第二個它是新聞的亂墳崗,你在裡面穿梭受到驚訝,下一步你又看到一棵月光底下的月桂樹,你覺得這個美。這裡面是零亂的。我們就把咋整抽出來,這就涉及到一個變化——流程再造。
  我們所有的選題絕對不靠領導想,99%的情況下是交給機器,我們有一個後臺系統,會自動抓取這一天的互聯網上的熱詞,當你點擊進去,會告訴你來源是什麼。我們會把過去新聞編輯部,大家覺得很自信的選題這塊坦蕩的交給機器做。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,用自己的經驗做小的判斷。
  嫦娥二號發射的新聞很熱,但是你點進去看都是央視新聞、人民日報、央視評論這樣烘托出來的,你需要做排除,更多你的精力、經驗是放在對角度的選取上面。
  這幾天有一個反例,文章的事情,南方的朋友們說“周一見”的時候,結果是讀者跟他有差別。實際上沒有任何時間的空隙能讓一個新聞在爆炸性的時間裡面重合。我們再造流程的意思是這是第一步,新聞的選題的獲取,交給機器。
  接下來角度的選取交給頭腦風暴。這個機制我花了很長時間來調整並設置,小伙伴們也琢磨了很多方法,現在基本上是能做到的是,當我出差或者不在的時候,選題、角度方面一點都不受影響。
  我甚至不負責博客天下,專心致志做咋整。第一點,抓取每天的熱點,我們跟馬老師的策略相反,我們第一步是追求熱點,誰說我們做新聞的人追不上熱點,誰說我們打的不快,我要打給你看。這是第二點,趣味。過去我跟馬老師做的新聞體驗裡面,新聞體驗是非常糟糕並且不讓人感到愉悅的。我記得看《喬布斯傳》的時候,他說微軟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品位。品位未必能那麼快夠到,但是我們首先要讓很苦的新聞包上一層趣味的糖衣。最後一點是實用,到目前為止我們做的不是特別好。這可能是我們內容發力的重點。
  這是我給自己做的這些事情的一套理論,我認為過去我們做的那些調查報道可能是一個伏特加,很好,酒精含量很高很烈,但是讀者不理你。當你從產品經理的角度看這個內容,心平氣和,不把自己放在知識分子的高臺上的時候,你會發現雞尾酒好一點,趣味性的雜誌,有點社會調調的雜誌更OK。現在雜誌做的是菠蘿啤,酒精含量更低,你會覺得很無聊。我已經發現,傳統媒體的朋友們,已經對咋整的美譽度越來越低,他們會覺得你為什麼不像以前那樣對一些問題更激憤,而是越來越娛樂化。我的看法是如果讀者已經不理你了,你做伏特加並沒有太多的效果,而且從傳播數據上可以看到,咋整被某個資深媒體人轉載,寫的很好,難得寫得這麼好,傳播數據一定是最低的。
  我分享了一些我們做的案例,在烏克蘭那邊發生了一些政局變化的時候,我們看到列寧雕塑被拉倒,我們做了一篇文章,從純粹物理的角度,採訪了清華土木工程系的人,包括怎麼樣最省力等等。這個話題隱含的意義是表達對某些事物的反對,當然,我們只能提到列寧雕像。
  然後,在昆明砍人事件的時候,我們有一篇《如何用槍15秒內打倒5個人》,當時新聞裡面提到一個特警,用槍15秒內打倒5個人怎麼樣實現的,我們採訪了一個專家,他判斷出用一把什麼樣的槍,第二天的新聞裡面證實了這一點,證實了咋整請的這位專家判斷是正確的。馬航裡面我們寫的一篇《如何辨假新聞》。我們巧妙的觸碰一些熱點,絕對不讓自己有危險。這塊是結合時政熱點的。
  最後一點是有用。我們找了一位清華生物的,中國在生物領域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一個人,他拒絕了所有媒體的採訪,我們一年前就找了一個記者跟他接觸,包括聽他的課,看他的書,跟他不斷的交流。最後這篇文章出人意料的好,轉發量排進了咋整歷史前5。這轉發前5的文章中,包括《女醫生教你正確的請病假》,例如說走路去辦公室跟老闆說,我腿斷了,你這樣請假是錯的,我們教你怎麼請假。還有一篇文章專門請了通訊方面的專家,《過年期間怎麼樣保證手機有流量》,非常的實用。這塊可能會放大,可能會做到名人秀場,這個名人是某個領域的意見領袖。
  咋整是去年10月1號開始推送的,當我們訂戶只有5千的時候,剛好碰到了CCTV攻擊星巴克,我們便以星巴克的口吻寫了一篇道歉函,有16萬的PV。上線2個月不到的時候,當時只有1萬訂戶的時候,這個分享次數達到10萬。另外一篇《洛嘉灰辭職原因大曝光!》被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看到了,他寫了一篇文章,基本上全文引用了,放到了紐約時報上。
  通過咋整這個小產品,我實現了三個緯度的實驗,第一個是之前我展示的人民日報、都市報用的所謂做新媒體的方法,弄一個網站,放個PDF。我們的內容已經是原生形態,我們這個團隊是移動互聯網的原住民。第二個是流程重塑。你看到雜誌上面出了這麼一篇文章,大家覺得還不錯,我們往微信、微博上一發,沒了。現在我們反過來,我們在這一周的4篇咋整,挑出最好的一篇上雜誌,現在我們變成了雜誌的內容提供商,它是我們的落地形態。
  最後是輕量快跑,咋整到今天為止,營業額接近500萬,但是再過半年,咋整會死掉,那咋整?現在當我們說新媒體的時候,我特別同意馬昌博說的一句話,現在很多人自認為在聊新媒體的時候,其實不是聊新媒體,而且這種所謂新媒體,會死的比傳統媒體還快。三大死因,它是一個項目,而不是一個產品,可能你們已經有解決方案了,回頭記得告訴我。產品的意思是說,它還是基於內容,沒有一個產品形態。
  單一形態是說,到目前為止咋整隻是文字,我可以向大家保證的是,半年之後,我們一定會推出我們的視頻產品,會很酷炫。
  最後是單一載體,到目前為止只是在微信上。在前期它解決了一些問題。它是發行渠道上是沒有費用的,它就像馬老師說的性價比最高的,除了在微信上面,並沒有獨立的另外的載體。但是我認為,有了視頻之後,包括有了自己的網站之後,這一點會解決。
(編輯:SN009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y19dygs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